如果消费大数据都如此可怕的话,那性格大数据呢?
一心网:事实上,如果消费领域中不是诞生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一个巨头,而全国习惯网购的网友,基本上都会拥有一个淘宝帐号的话。那么马老板近些年动不动就高喊的“大数据”,自然也就没了实际意义。当我们频繁在某一平台进行同一项操作时(就像我们在淘宝上购物,在QQ上社交),平台就可以根据我们的过往使用的数据,模拟出我们每个人的相关数字肖像。
大数据为什么被互联网公司如此看重,背后的根源就在于,企业可以通过用户过去一段时间内累积的数据,推演和模拟出每个个体特有的数字模型。在没有大数据之前,企业更多凭借管理者的从业经验,对接下来消费者可能喜欢的产品和方向,做出预判,然后进行市场试水。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,风险性较高,很有可能会因为误判,而导致某款新产品滑铁卢。
再比如说,对于企业营销至关重要的广告策划。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,因为虽然理论上说,每款产品都有它特定的消费群体,但是这个消费群体的体量,往往都是庞大的。对一个群体进行习惯和性格的侧写,可要比在刑侦机构,对单个罪犯进行性格特性困难得多。所以企业一贯的习惯,也是点到为止,很难做到精确。另外,这一数据的统计难度和工作量,也过于庞大。
但是在互联网时代,这些显然都不再是问题。由于消费习惯和使用习惯是直接留存在各家互联网平台之上的,那么计算机就可以自动抓取和整理计算相应的数据,最后得出每个消费者的独立数据,并且在后台做好标记。每个消费者的性别与年龄,偏爱什么领域,消费能力与水平,信用和履约能力,统统都可以凭借大数据,获得较为精确的计算。而且往往是使用平台时间越久,积累的数据越多,得出的计算结果就越精确。以淘宝为例,创办至今已越十年,自然积累了每个消费者的海量消费信息。
但无论如何,消费大数据更多还是停留在对用户消费这一领域数据的收集计算,目的也十分明确,为了更加精准的向消费者推送商品广告,从而拉动销售业绩。
作为心里类自媒体的运营者,小心自然是对心理学非常热爱的。平日里除了阅读心理学书籍,查看心理学资讯与文章,还有一大爱好,就是做一些心理测试题。今天小心又做了一套关于爱情性格的心理测试题,在做这套题目时,小心突然和大数据这个概念进行了联系思考,如果心理学信息同样存在大数据的话,那么这个数据的意义,究竟如何呢?
小心先把今天做的这份爱情性格心理测试结果贴上来,供大家参观:
就小心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而言,这份测试结果,大致还是让小心感到满意的。一些重要的点,和小心的爱情观的确有相似之处。当然了,在某些方面,心理测试和星座学说有其相似之处,即尽可能抓住一类人的一个大的共同点,进行模糊化的阐述。这样一来,只要没有偏差到南辕北辙,测试者都会觉得很有道理。这方面的行家,不是心理测试师,而是街边那些算命的,他们最懂得前来问卦者的心理需求,从而有的放矢,让你心甘情愿把钱掏给她。
作为行业相关从业者,每一次做心理测试题时,我的感官和多数人是不一样的。我会仔细观察每一道题,并且推导这道题对应的分析方向和权重分别是多少,然后有时会像普通人一样凭真实情况答题,有时则是为了验证自己对于心理测试题判断逻辑,故意进行特定轨迹的答题,从而从答案中判断出题人的设定规则。
但是无论如何,小心都认为,如果未来某一家平台,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时候,可以搜集获取到大量关于个体的性格大数据,这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相比通过消费数据可以更好地引导用户消费,如果获得了一个人性格的大数据,结合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,我想,这甚至于会产生一种结果:就是计算机真的可以做到模拟人类的情绪和性格,并且能够做出“感性”的判断和选择。
如果将这些数据植入一个机器人脑中,那么会发生什么呢?就是它将不再是仅仅会按照程序进行是与否判断的机器,而成为深刻了解使用者性格、情绪的“超级大脑”。它可以做到和你性格相似,与你成为知己;也可以做到与你性格互补,与你成为搭档。更重要的是,当他不断深入了解你的性格特征中,再结合计算机原本就强大无比的运算能力,他甚至可以像预言家一样,提前判断出你在做某件事时,大概率会犯的错误和遭遇的麻烦。
性格大数据,这真是一个令人无比期待的领域。
【一心网の往期原创精选传送门】
一些奇特的收藏癖 丨 那个男孩,教会我成长 丨 吸猫之心,人皆有之 丨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婚骗婚托 丨 收入太少,物欲太多 丨 钱给的多了,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丨 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 丨 男女经济彼此独立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丨 中国中老年人的素质低下问题 丨 有才华的人外向的并不多 丨 《我赚钱了》歌词统统实现了 丨 一元云购骗局败露 丨 靠什么成为公司领导 丨 中国观众喜欢看烂片丨重用高峰、栾云平这样的员工 丨 出身决定阶层,愚孝禁锢阶层 丨 撕逼站队 丨 郭敬明性骚扰旗下男作家 丨 犯罪心理学 丨 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丨 人类十大心理学效应 丨 找熟人买东西更便宜 丨 安抚年轻人日渐躁动不安的心 丨 美好只须邂逅,阴暗必须提防 丨警惕发国难财的骗子 丨 安逸久了,离死不远丨 为何不愿自己亲眼去看看 丨 免费美容体验卡 丨 招聘诈骗陷阱始终就在眼前 丨 群体极化心理 丨 热衷于用星座给人做标签 丨 中国中下阶层热衷相互为难 丨 罪恶的拥趸 丨 调低乐视员工信用卡额度 丨 愚昧第一层 丨你有一个怕冷的同事 丨 增添了你改变命运的机会 丨 太怕重复父母的人生 丨 人性可以恶劣卑鄙到何种程度 丨 国人最真实的内心恐惧 丨 身边同事开始接私活了 丨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丨 小成靠拼搏,大成看出身 丨 工作效率如此之低 丨 不仅仅只是做梦 丨 我真的不建议你生下一代 丨 明知自己天赋所在却偏要荒废 丨 苍生皆焦虑 丨 30岁职场人首要职场法则 丨 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事儿 丨 比货币贬值更多是 丨 毕业前五年决定你一生 丨 漂泊在大城市的贫二代 丨 贫一代催促贫二代生贫三代 丨 没有归属感 丨 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 丨 选错赛道误终身 丨 孩子很叛逆 丨 30岁了还不想生孩子 丨 群体动物爱晚睡,独行动物爱早起 丨 放过可怜的孩子吧 丨 何以解忧,唯有跳槽 丨 30岁后 丨 时间换钱 丨 以貌取人是本能 丨 生活在小城市寿命更短 丨 五年说朋,十年言友 丨 窥探和揭露阴暗 丨 你的穷人思维毁了你的孩子